摘要

禅宗思想大兴于晚唐,在般若空观和"自性清净"的佛性观基础上,其直观内证的理路对咏物题材的诗歌创作多有启迪。其中,"于相而离相"的禅宗空观为晚唐咏物诗注入了一种不执于物、空幻淡泊的禅思境界;沩仰宗"情不附物"的禅学思维启发晚唐诗人在咏物诗创作中追求一种纤尘不染、澄澈无碍的诗意氛围,而曹洞宗"即相即真"的观照方式,与借物喻理的咏物思维甚为契合,在禅理类咏物诗的创作中多有体现。禅宗各流派的禅学见解对于晚唐诗人解脱烦恼、回归清寂本心、转换咏物思维、升华诗歌境界都有重要的助益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