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处易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372例颈动脉AS的患者为对象,共观察476处斑块,分析发病率,管径狭窄程度及峰值血流速度。结果与CCA,ICA,ECA比较,BIF处AS发生率最高,峰值血流速度增快。结论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AS,与该处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的低剪切力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