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型冬油菜抗倒伏性评价及其与株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作者:方新玲; 李辉; 魏家萍; 董小云; 米文博; 郑国强; 曹小东; 李诚德; 岳瑶琴; 张斌峰; 刘高阳; 刘自刚*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05): 1-28.

摘要

于2018—2019年以44份不同抗倒性的白菜型冬油品系(种)为试材,依据改良倒伏系数(ILC)法对其抗倒伏性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探讨白菜型冬油菜株型、茎秆力学特性、干物质积累量等对其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ILC可将白菜型冬油菜参试材料聚为3类:Ⅰ类为强抗倒性材料,包含2个品系(种);Ⅱ类为中等抗倒性材料,包含15个品系(种);Ⅲ类材料抗倒性最弱,包含27个品系(种)。聚类结果与田间倒伏分级结果基本吻合,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2**),表明利用ILC评价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倒伏性具有可靠性。与Ⅱ类、Ⅲ类材料相比,抗倒性强的Ⅰ类材料株高显著变矮,重心高度显著降低,其平均株高和重心高度比倒伏Ⅲ类材料分别降低19.8 cm和17.8 cm。白菜型冬油菜茎秆抗折力在三类材料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抗倒伏Ⅰ类参试材料平均茎秆抗折力是Ⅲ类材料的2.59倍。白菜型冬油菜倒伏系数与株高(r=0.346*)、地上部鲜质量(r=0.344*)、重心高度(r=0.579*)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抗折力(r=-0.518*)呈显著负相关。与Ⅱ类、Ⅲ类材料相比,Ⅰ类参试材料根长增长38%~41%,根鲜质量增大71%~102%,分枝部位降低32%~44%,一次分枝数增加10%左右、单株角果数增加30%~38%、角果长度增长1%左右、每角粒数增加11%~14%,千粒重增加21%~23%。白菜型冬油菜参试材料抗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植株高度、重心高度、地上部鲜质量、茎秆抗折力等是影响其抗倒伏性的关键因素,株高较小、重心高度较低、茎秆抗折力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更高产抗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