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黑土耕层(0~40 cm)土壤物理性质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了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连年覆盖还田(SCR)、1年秸秆深翻还田+1年秸秆旋耕还田(MBR/RTS)、秸秆连年深翻还田(MBR)和秸秆覆盖(条耕)+秸秆覆盖(条耕)+秸秆深翻还田(SC/SC/MB)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CR、SC/SC/MB和MBR 3个处理分别在0~10 cm、0~20 cm、10~3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固相比例和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毛管空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饱和含水量。其中3个处理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53%、13.5%、4.87%和16.2%、12.3%、16.9%。SC/SC/MB和MBR 2个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11.0%和10.9%。总之,条耕和深翻耕作方式配合秸秆还田均能改善相应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