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昭; 李国逊; 王西墨; **; 韩可瑜; 许东; 江涛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12): 1068-1071.
DOI: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2.12.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6月到2011年11月间4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和(或)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为AMI,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AOM]) 3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9例,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NOMI)1例.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和应用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的综合治疗,生存患者均在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32例AOMI患者经全身抗凝治愈4例;介入治疗19例,其中单纯介入治疗治愈10例,介入失败后手术5例,未手术死亡3例,术后再介入治疗治愈1例;直接手术治疗8例;放弃治疗1例.(2)9例SMVT患者中,全身抗凝治疗后好转2例;介入治疗6例,其中单纯行介入治疗后治愈1例,介入失败1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例考虑肠坏死先行手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治愈;1例患者未治疗死亡.(3)术中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延迟关腹8例.本组总体病死率23.8% (10/42).介入治疗的26例患者中,死亡4例,病死率15.3%;延迟关腹者8例,死亡1例,病死率1/8.结论 早期诊断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早期介入治疗和应用损伤控制原则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

  • 单位
    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