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在软硬件层面对主体形式的生产性重塑,一类新主体已经出现在"微"时代。"微众"是对这类主体的恰当称谓。由终端设备硬件层面的人机共生性和各app应用平台软件层面的数据共生性所致,"微众"主体呈现出"栅格化"的数字主体特征。该主体性使得"微众"成为比精英、大众、网民、草根等传统主体形式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圈群。各类传统"身份"在"微众"中的加速流动使得其原有的区隔界限均被"删除"。由此,大众文艺批评和网络文艺批评等批评类型在审视"微众"文艺批评活动时呈现出诸多不适用。同时,"微众"的"栅格化"主体性特征使得诸如弹幕批评、朋友圈批评等"微众"批评活动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由数据库模型带来的"读取"式活动特点。"微众"批评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崛起于当代文艺批评版图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