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一直以来被认为隶属于牛蜱属,但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应归为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阐述该蜱种的分类地位。旨在厘清争议种分类体系重构的目的,为其可能传播病原的种类及防控起到指导性作用。本研究对我国蜱虫主要流行区域的地方优势种进行收集,并就其形态学对收获的蜱虫进行种的鉴定。从而遴选出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等蜱种,并结合标记分子18S rRNA V4高变区对目标虫种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测算不同蜱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形态学结果显示,微小牛蜱饱血长宽平均达到12.7 mm×7.8 mm,口下板粗短,齿式4/4,齿大小均一,每纵列为8~9枚齿。血红扇头蜱饱血长宽平均为11.2 mm×7.0 mm,口下板棒形,齿式3/3,齿大小均一,每纵列约为10枚齿。基于18S rRNA V4高变区的遗传发生树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牛蜱属(Boophilus)与扇头蜱属以及璃眼蜱属(Hyalomma)聚类在同一分支,其遗传距离重组率在牛蜱属和扇头蜱属之间仅为0.002,在璃眼蜱属与牛蜱属,扇头蜱属之间分别为0.005和0.002。此外,还发现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mis)甘肃株与河北株(JQ346681)序列遗传距离重组率为0.007。而收集自我国的花蜱与美国花蜱(MF102095)遗传距离重组率仅为0.005。至此,可以断定微小牛蜱应该隶属于扇头蜱属的1个亚种,而非同一种。同时也证实在扇头蜱亚科新的分类系统中将璃眼蜱属划分到扇头蜱亚科这一事实,因此仅以18S rRNA为标记分子进行璃眼蜱的分类存在一定的种争议。此外,不同地域遗传距离相近的同一蜱种,可能是动物迁徙或者引种造成的一种现象。
-
单位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