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灶硬度分布的临床研究

作者:苏丽娅; 田文硕; 林满霞; **; 张晓儿; 刘明; 王伟; 吕明德; 谢晓燕*
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6, 25(08): 700-704.
DOI: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6.08.012

摘要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探讨肝肿瘤消融灶及其周围肝组织的硬度分布。方法对进行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的20例患者共20个消融灶, 分别于术后2 h及1 d对消融灶进行SWE及超声造影检查, 以超声造影图像中门脉期无增强区为消融灶范围, 测量并比较弹性图中相对应消融灶各点及周边肝组织杨氏模量。结果消融后2 h及1 d, 消融灶内部及其周围肝组织以消融灶中心杨氏模量最高, 向四周依次减低。消融灶中心、内部、边界、紧邻消融灶肝组织及消融灶外1 cm处肝组织于术后2 h及术后1 d杨氏模量分别为(192.2±32.4)kPa、(183.6±15.9)kPa, (116.7±15.4)kPa、(121.4±12.9)kPa, (61.9±8.7)kPa、(61.8±16.2)kPa, (25.3±7.6)kPa、(26.7±7.0)kPa, (12.9±7.4)kPa、(11.1±6.5)kPa。术后同一时间消融灶各点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消融灶同一点于术后2 h及1 d的杨氏模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及1 d紧邻消融灶边界处肝组织杨氏模量高于消融灶外1 cm处肝组织(P<0.05)。消融术前、消融术后2 h及1 d, 病灶外1 cm肝组织杨氏模量分别为(10.7±6.9)kPa、(12.9±7.4)kPa、(11.1±6.5)kP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可定量反映消融灶及其周围肝组织硬度分布, 术后2 h及1 d消融灶及其周围肝组织以消融灶中心杨氏模量最高, 向四周依次减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