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抗豆象资源中蕴藏的抗豆象基因进行定位,是对其充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抗豆象栽培绿豆V1128和感豆象栽培绿豆冀绿7号杂交形成的F2分离群体进行抗豆象鉴定,分析V1128抗豆象遗传规律;并利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法)筛选抗感池间的多态性标记,进而利用QTL IciMapping 4.0对V1128抗豆象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 V1128对绿豆象的抗性由具有主效作用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其为"Br3"。在将抗豆象性状作为质量性状的条件下,按照显性单基因的定位方法,将抗豆象基因Br3定位在绿豆染色体5上,位于标记DMB158和VRBR-SSR033(标记VRID5、VRBR-SSR032与VRBR-SSR033的连锁群位置相同)之间,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4.4cM和5.8cM,所在物理区间约288kb。将抗豆象性状作为数量性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种子被害率进行QTL定位,同样在标记DMB158和VRBR-SSR033之间检测到1个主效QTL,其LOD值为38.04,可以解释表型变异(PVE)的71.64%,来自父本V1128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减少种子被害率的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绿豆抗豆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豆象基因Br3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有用信息。
-
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