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影像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14例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CT、MRI影像特点。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1岁;6例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1例行MRI常规平扫;7例同时行CT、MRI扫描(CT增强2例、MRI增强3例、DWI扫描1例)。结果14例中脊柱转移10例,其中连续3个椎体受累6例、2个椎体受累2例、1个椎体受累2例,相应附件受累且病灶周围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9例,邻近胸肋关节受累6例;CT检查显示椎体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硬化;附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7例软组织包块内见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壁弧形钙化或不规则钙化,2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包块未见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包块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病灶T1WI、T2WI均可见低信号的骨质硬化影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6例相应附件及邻近肋骨受累;4例病灶内见散在"小囊泡"状T2WI高信号影。右侧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转移各1例,CT表现同脊柱病灶,破坏区或周围见囊样密度影,其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显示肋骨、骨盆均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见T1WI、T2WI低信号影,周围见囊状T2WI高信号影。合并肺转移5例,合并腹膜后转移6例。结论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病灶影像上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或形成软组织包块。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囊状或"小囊泡"状水样密度影及弧线状钙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