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袁静; 余卫业; 胡毅文; 蒋小玲; 骆子义; 文彬; 刘艳; 邬明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 27(11): 767-770.
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4.11.014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200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多为青壮年(94.3%),半年内病死11例(47.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以性乱史(15例,占65.2%)为主.持续1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体重下降5~15 kg 者23例(100%),咳嗽15例(65.2%).多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23例患者中以单纯肺结核14例(60.9%)及淋巴结结核8例(34.8%)为主;12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为病灶多位于双肺,多为较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无一例出现空洞.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2例(8.7%),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1例阳性(4.4%).23例患者治疗前CD+4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5);而23例中,病死患者治疗前CD+4也较存活患者明显降低(P<0.05).23例患者的HIV RNA定量值明显高于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5).23例患者中,同时采用抗结核及抗HIV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两种药物均未采用或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淋巴结结核较多见,病死率高;治疗前CD+4明显降低,且与病死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促进HIV病毒的复制;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

  • 单位
    深圳市东湖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