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哮喘儿童孟鲁司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儿童,共40例。给予入组患儿孟鲁司特常规治疗12周,随访6次并检测入组患儿FeNO水平,测定晨起呼气峰流速(PEF),并计算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记录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ACT)。根据孟鲁司特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变化,将入组患儿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采用SPSS 17. 0对不同分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最后有31例患儿完成为期12周的研究,其中显效组21例,无效组10例。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病史时间[(2. 36±2. 03)年,(3. 60±1. 51)年]、病情分级(部分控制/未控制)(16/5,1/9)、起始C-ACT评分[(20. 71±0. 85)分,(19. 30±1. 57)分]、起始FeNO水平[(9. 93±7. 69) ppb,(32. 52±22. 70) ppb]方面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 72,χ2=11. 98,t=3. 29,t=4. 15;均P <0. 05)。显效组患儿起始FeNO水平为(9. 93±7. 69) 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51,P>0. 05);无效组患儿治疗前起始FeNO水平为(32. 52±22. 70) 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56,P>0. 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后,PEF%pred、C-ACT评分均提高,6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 63,6. 06,50. 67,6. 09;均P <0. 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12周期间,除显效组患儿治疗2周时FeNO水平与PEF%pred呈正相关(r=0. 44,P <0. 05)外,FeNO水平与PEF%pred、FeNO水平、C-ACT评分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FeNO与PEF%pred、C-ACT评分相比暂不具有明显的疗效监测价值,哮喘患儿的病史、病情分级、起始C-ACT评分、起始FeNO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孟鲁司特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