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金敬琳; 杨秀丽; 刘琼; 徐仲英; 郑宏; 张戈军; 胡海波; 李世国; 吕建华; 闫朝武; 宋会军; 徐亮; 万俊义; 蒋世良
来源: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 34(03): 164-167.

摘要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31例患者,年龄2.567(中位年龄31)岁;2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合并PS,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727(16.0±4.8)mm,7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漏诊ASD,肺动脉瓣狭窄压差35120(89.8±22.9)mm Hg(1mm Hg=0.133k Pa),所有患者术前行右心室造影检查。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而后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12.038.0(22.6±5.9)mm。结果:本组28例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28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封堵器脱落入主动脉,介入方法取出后,再置入较大封堵器封堵成功,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89.8±22.9)mmHg下降至(39.8±11.3)mm 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由术前mm Hg降至(14.8±8.9)mm 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由术前(9.9±0.28)mm Hg降至(5.07±0.57)mm Hg(P<0.005),PBPV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下降达优良为100%。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术后即刻、1、3及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合并PS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常常低估或漏诊ASD,因此,需先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超声心动图重新复核ASD大小,再行ASD封堵术,必要时分期手术。

  • 单位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