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辽宁省2011—2021年上报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1年辽宁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暴发事件29起,累计病例1 003例,住院218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暴发事件数和病例数均最多(7起,320例)。全年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3和12月,其中3月学校暴发事件数最多(8起,27.59%)。中小学上报事件数、病例数、住院数均最多(12起,555人,97人)。专科院校暴发报告时间间隔均值最长(32.01 h),大学暴发持续时间均值最长(52.33 h)。病例呕吐症状人数最多(536人,53.44%)。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和诺如病毒引发事件较多(各3起)。除引发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为主要引发原因(各6起)。头痛指标与学校暴发规模呈正相关(OR=9.78),临床症状发热和暴露持续事件指标与学校暴发事件报告时间间隔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7.08,22.40)(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冬春季学校餐饮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点面防控,优化上报流程,有效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规模。
-
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