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青松林区三种鼬科动物生态位的差异

作者:苗润泽; 刘庚*; 毕靖吉; 张宏静; 陈旭升; 朱洪强
来源:动物学杂志, 2023, 58(01): 30-42.
DOI:10.13859/j.cjz.202301002

摘要

研究物种间生态位的差异以及其如何实现共存的机制在生态学研究和制定物种科学保护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小型食肉动物的紫貂(Martes zibellina)、黄喉貂(M. flavigula)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在东北地区常同域分布。为探明三者共存机制,本研究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吉林省舒兰市青松林区布设41台红外相机,对这三种动物开展活动节律和空间分布的监测,并设置10条样线对三者的分布进行辅助调查。研究期内,红外相机共监测29 971个相机日,共获得紫貂99次独立有效记录,黄喉貂81次独立有效记录,黄鼬163次独立有效记录;样线调查共收集到7个紫貂活动位点,17个黄喉貂活动位点,29个黄鼬活动位点。结果显示,紫貂偏向于夜行性,夜间活动指数DRAI为70.7%。紫貂与黄鼬的日活动节律相似,二者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为0.864,而与黄喉貂的活动时间错开,二者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为0.330。紫貂主要栖息于靠近水源的高海拔地区的针叶林下,与黄喉貂的栖息地有部分重叠,二者的地理分布重叠度Schoener’s D(D)和Hellinger’s-based I(I)值分别为0.531和0.809,而紫貂与黄鼬相互回避,二者的地理分布重叠度Schoener’s D(D)和Hellinger’sbased I(I)值分别为0.307和0.590。黄喉貂偏向白天活动,昼间活动指数DRAI为90.1%,与黄鼬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最低,二者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为0.282。黄喉貂在中高海拔的针叶林下分布较为广泛,与黄鼬在靠近人为干扰的区域存在较少的栖息地重叠,二者的地理分布重叠度Schoener’s D(D)和Hellinger’s-based I(I)值分别为0.456和0.752。黄鼬表现为夜行性,夜间活动指数DRAI为72.4%,主要分布在靠近居民区和耕地且坡度平缓的区域,偏向于落叶阔叶林中栖息,回避常绿针叶林。研究表明,紫貂、黄喉貂和黄鼬通过选择不同的日活动节律及不同的栖息地产生了时空生态位的分化,从而实现在舒兰青松林区同域内的共存。

  • 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