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痔疮是指肛垫下移及肛门静脉丛曲张而形成的团块,多表现为肛门周围局部肿物,质地较硬,不易纳回,水肿,有肛门坠胀感、局部疼痛,甚至出现排便时出血等。产后痔疮是产妇常见疾病之一,总发病率超过70%[1]。产后痔疮相关的肛周坠胀感、水肿、疼痛甚至便血等症状,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导致多数产妇产后不愿活动,排尿排便困难,影响产后正常子宫收缩,使产后出血危险增加,也会影响产妇产后休息睡眠,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引发产后抑郁[2],影响新生儿的喂养。目前痔疮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3],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及大肠杆菌悬浮液治疗等[4-5]。产后痔疮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减轻或消除症状,但产妇分娩时产道往往遭受压迫损伤,肛门与产道解剖位置紧密相连,因此不易进行手术及操作,同时因术后创面渗液等原因,易出现感染现象,使恢复更加困难。故在产后痔疮发生时期,治疗手段往往受限,部分产妇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同时有些药物不能快速缓解痔疮症状,极易复发,因此产后快速物理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造成产后痔疮的原因及产后痔疮的各类物理康复治疗方法,为产后痔疮的现代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