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节肢动物的内部器官组织,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精细结构在寒武纪化石中的保存特征对探索早期生命和地球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原始形态与保存机理被广泛讨论,说明此类型软躯体组织的保存行为还需多方面的实验和理论探索。实验埋藏学作为埋藏学的分支,为解释生物化石化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及相应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验技术手段。本文以节肢动物南美白对虾的肠道和腹神经索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及组合条件下进行埋藏学实验,以观察此类生物软组织的降解过程。实验结果显示,肠道和腹神经索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趋势相似,但降解速率不同:肠道和腹神经索在25℃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明显大于其在10℃条件。同一温度条件下,肠道与腹神经索的降解程度存在早期差异;10℃条件下,反应产生的微生物膜形态及规模有所不同,肠道-腹神经索组合产生的微生物膜规模远大于肠道、腹神经索的单独处理组,且难以辨认。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肠道和腹神经索降解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因素。此外,微生物在生物内部器官组织降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生化作用。生物器官组织的降解过程,以及不同条件下微生物膜的形成对化石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内部精细结构的保存解释具有重要影响。
-
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