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无龋3岁儿童干预1年后龋活性变化与新龋发生情况的关系,为今后龋病的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9月基线时选择张家港市9所幼儿园的808名无龋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性检测,高龋活性组3个月涂氟1次,中、低龋活性组6个月涂氟1次,干预1年后,2021年9月对714名儿童再次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性检测,分析不同龋活性变化组间儿童新增患龋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新增患龋儿童200名,新龋发生率28.0%,龋均为0.0(0.0,1.0)。男女童患龋率分别是22.5%,34.1%,龋均分别为0.0(0.0,0.0),0.0(0.0±1.0),女童的患龋率和龋均高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1.83,3.61,P值均<0.05)。龋活性不变、降低、升高3组间的新龋发生率分别为29.6%,14.3%,35.6%;龋均分别为0.0(0.0,1.0),0.0(0.0,0.0),0.0(0.0,1.0),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20.68,21.04,P值均<0.05)。涂氟干预会影响龋活性变化,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加,龋活性降低的人群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5,P<0.05)。但不同干预频率组间新龋发生率和龋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0.83,0.61,P值均>0.05)。结论 龋活性降低可以减少新龋发生率,增加涂氟干预频率可降低龋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