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红壤旱地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

作者:徐刚; **平; 俞霞; 肖世豪; 蔡如深; 潘语卓; 鲁美娟; 杨文亭*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3, 42(08): 1880-1889.
DOI:10.13292/j.1000-4890.202306.026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防控杂草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2019—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春季和秋季甜玉米苗期、孕穗期和收获期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密度进行了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CS;甜玉米单作,MC;大豆单作,MS)和施氮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对田间杂草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共收集杂草15科34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中占所有杂草密度的34.60%~54.95%。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在CSN0中是优势种,占比24.52%。马松子(Melochia corchorifolia)在MCN1中是优势种,占比13.96%。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在CSN1、MCN0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1.26%、13.76%和17.27%。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在CSN2、MCN1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0.72%、10.81%和16.40%。相比不施氮,施氮降低了2019年春季CS及春季和秋季MC模式下杂草平均密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甜玉米生育期对两年的杂草平均密度、2020年种类数、2019年密度-种类指数及2020年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显著影响;施氮显著影响了2019年的杂草密度-种类指数。去趋势排序分析表明,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与甜玉米生长季节及生育期密切相关,而种植模式及施氮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规律不一致。综合来看,施氮降低了甜玉米田间杂草密度,间作种植能够部分抑制作物苗期杂草丰富度,施氮条件下的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有利于防控杂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