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血液高凝状态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311例首次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高凝状态诊断标准分为高凝组(213例)、非高凝组(98例)。统计两组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合并症、是否有并发症、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及分值]及多项实验室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功能),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病例资料中高凝组有213例(68.49%),非高凝组98例(31.51%)。高凝组中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有胸腔积液及ECOG评分>2分占比高于非高凝组;且高凝组患者ECOG评分高于非高凝组;高凝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蛋白均低于非高凝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高凝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肺癌初诊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时临床特征可表现为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并发胸腔积液、血小板及白细胞升高、红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等;且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因此临床对于肺癌初诊患者需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