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经隔带深翻耕(25cm)处理后,分别补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MN)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MC),并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措施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补播乡土物种显著提高了退化荒漠草原的植被盖度、草群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但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2)补播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P<0.05),其中MC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1.70%和9.70%;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3)补播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0~10cm和10~20cm土层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15.25g/kg和12.43g/kg; 0~10cm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但10~30cm土层上述指标较对照差异不显著。(4)不同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6.25mg/hm2和0.23mg/hm2,其中MN、MC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上,两种补播模式均有效改善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表明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