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课次主观疲劳法的应用和拓展进行综述,发现:训练实践中课次主观疲劳法的应用弥补了生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在负荷量化中的局限性;课次主观疲劳法通过训练课后30 min主观疲劳等级(负荷强度)和训练课持续时间(负荷量)来计算运动负荷(负荷强度×负荷量);课次主观疲劳法在负荷量化应用中具备高效、便捷和无创等特点;课次主观疲劳法与经典训练分期理论相结合为运动损伤预防和训练计划调整提供了参考。未来需进一步探究课次主观疲劳法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尝试将课次主观疲劳法与其他方法相融合,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