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自动审核的周期性验证及其应用适宜性评价

作者:李映潼; ***; 续薇*; 曲林琳; 陈显秋; 魏丽晶; 王莹; 单洪丽; 杨宗兴; 才玥; 杨笑权; 孙文瑞; 李丹; 张月; 王希; 梁津; 黄晶; 许建成; 王海燕; 刘芳; 姜维宁; 尚城名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3(10).

摘要

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 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 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 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 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 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 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 check 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 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 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 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 、30~60、>60 min 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性, 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 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 拦截率为36.94%(195 039/528 010), 假阴性率1.00%(6/600), 假阳性率12.67%(76/600), 真阴性率49%(294/600), 真阳性率37.33%(224/600), 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性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 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 check周期性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 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 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 30~60、>60 min分别为83.30%(439 819/528 010)、8.00%(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结果显示, 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 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性。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