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与PRP对Ⅰ型胶原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玲慧; 李凯明; 杨少锋; 朱立国*; 王尚全; 展嘉文; 陈明; 张清
来源: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25(22): 1681-1692.
DOI:10.13210/j.cnki.jhmu.20191024.001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共培养体系中Ⅰ型胶原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腰椎间盘退变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及退变髓核组织,运用多次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建立ADSCs/NPCs共培养体系。纳入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连续服用补肾活血方2周,分别于初次服药前和末次服药后1 h抽取静脉血各50 m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以不同血浆干预培养。实验共分为5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RP)、贫血小板血浆组(PPP)、含药富血小板血浆组(M-PRP)和含药贫血小板血浆组(M-PPP)、胎牛血清组(FB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胶原活性变化;干预培养2周后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COL1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发现经过补肾活血方和PRP分组干预后的结果显示,与其余组别相比,M-PRP组及PRP组细胞轮廓更为清晰、折光度更好,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RP组和M-PRP组细胞数量较多,但单个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FBS组。RT-PCR结果显示,PPP组、PRP组、M-PRP组和M-PPP组COL1A1 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Ⅰ型胶原活性,抑制其表达功能。

  • 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