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烛影斧声”滥觞于宋代僧人文莹笔记,但是原文语境应该并未含有篡杀暗示,宋代人相关著述及相关解读多赞颂宋太祖宋太宗兄弟帝王德行。宋元之际“柱斧”的民间记忆由仪仗礼器混用为兵器,“烛影斧声”在明清民间叙事中流变为宫廷弑兄阴谋。几乎与此同时,宋太祖在文艺作品中被刻画为侠义豪杰或帝王功烈的正面形象,宋太宗则以暴虐、不择手段暗杀政敌等私德不光彩的形象被集体无意识接受。这样的对立可能既是“烛影斧声”流变的动因,亦可能是后人形成思维定式并扩大传播的结果。“烛影斧声”的民间叙事流变与传播并非历史孤立现象,其活跃的文艺创作与传布是多维动因的历史结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