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来自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

作者:陈春林; 康山; 陈必良; 杨鹰; 郭建新; 郝敏; 王武亮; 纪妹; 孙立新; 王莉; 梁文通; 王绍光; 李维丽; 范辉健; 刘萍; 郎景和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55(09): 589-599.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Ⅰb1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的分期标准]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 (1)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 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入组条件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组)的患者, 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 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2)将纳入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 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的不同分为4层, 即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3~4 cm, 并在每个分层中分别对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1∶1 PSM方法匹配, 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肿瘤学结局的评价指标为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 (1)本研究纳入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患者共4 891例, 其中腹腔镜组1 926例, 开腹组2 965例。PSM方法匹配前, 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4.0%, 5年DFS分别为89.1%、90.7%,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71, P=0.165);多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 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7, 95%CI为1.105~1.690, P=0.004)。经1∶1 PSM方法匹配后, 腹腔镜组、开腹组各纳入1 864例, 两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5.4%)比较无显著差异(P=0.151), 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89.0%、92.3%, 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 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20, 95%CI为1.109~1.818, P=0.006)。(2)在不同肿瘤直径的分层分析中,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及5年DFS在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手术途径不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和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在肿瘤直径>3~4 cm的分层中,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284), 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75.7%、85.8%, 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 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5, 95%CI为1.088~2.674, P=0.020)。结论对于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 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中, 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 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