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施氮后移对胡麻同化物、氮素及产量形成的协调机理,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以全部基施为对照(CK,N1),设置4种施氮后移处理:2/3基肥+1/3现蕾肥(N2)、1/2基肥+1/2现蕾肥(N3)、1/3基肥+2/3现蕾肥(N4)、1/3基肥+1/3分茎肥+1/3现蕾肥(N5),研究其在胡麻关键生育时期对叶面积、SPAD、干物质积累特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N2和N3处理胡麻单株叶面积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11.8%~19.6%;生育后期,N4和N5处理胡麻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和相对生长率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10.5%~20.6%、15.6%~17.7%、63.0%~63.6%和40.5%~44.3%;茎、叶氮素转运量与转运率依次分别较N1处理提高了43.1%~47.4%和28.6%~35.3%、35.7%~51.4%和9.7%~11.1%;有效蒴果数、分枝数和千粒重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7.3%~9.6%、8.7%~14.4%和12.1%~22.3%;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较N1处理显著增加了8.0%~13.0%、8.8%~17.0%和0.8%~4.5%。因此,在黄土高原旱区,总施氮量150 kg/hm2时,N4和N5的施氮模式可作为胡麻高产的适宜施氮参考模式。
-
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