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海底巨型麻坑活动性示踪研究

作者:关永贤; 罗敏; 陈琳莹; 王淑红; 颜文; 王宏斌; 陈多福
来源:地球化学, 2014, 43(06): 628-639.
DOI:10.19700/j.0379-1726.2014.06.007

摘要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揭示麻坑内与硫酸根消耗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推断麻坑目前的活动状况。采集于麻坑外的C9柱样SO2–4浓度变化整体呈向下凹的形态降低,减少的硫酸根是被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采集于麻坑内的C14柱样SO2–4浓度梯度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变化,0.000.66 m内SO2–4浓度变化主要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控制,0.663.70 m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共同控制,3.70 m以下部分主要受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影响。根据C14柱样3.7 m以下孔隙水硫酸根浓度梯度计算的硫酸根-甲烷交接带(SMI)约在14.3 m处,甲烷向上扩散的通量约为0.0144 mol/(m2·a)。此外,2个柱样沉积物孔隙水的Ca2+浓度均随深度明显降低,而Mg2+浓度略微降低,主要与自生碳酸盐矿物沉淀有关。C14的Mg/Ca和Sr/Ca随深度变化指示该柱样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主要为高镁方解石。2个柱样的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目前研究区麻坑活动不活跃,C14麻坑中含甲烷流体发生微弱渗漏,可能处于麻坑活动的衰落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