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心病"一词是指因个体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其在大学校园中拥有庞大的"患病"群体.该现象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由应试教育、利己主义、社会竞争等因素所导致,但当回溯"空心病"患者的家庭教育者们的成长环境时却发现,导致"空心病"这一现象的实质却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部分家庭教育核心功能的异化和个体情感体验的缺失.然而,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垮塌,而是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内在价值的"纯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于"空心病"现象的应对,社会应客观审视、理性对应,少些指责、多些包容;家庭教育应将情感体验作为核心内容;个体应积极参与到生活事件中,不断丰富情感世界,从而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
-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