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湖北地形资料及NCEP、ECMWF再分析资料,针对一次数值模式漏报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北侧,地面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是本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边界层强辐合中心和订正后高对流有效位能在预报中值得关注。两个大暴雨中心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造成的,其演变形式和加强维持机制明显不同。松滋地区MCS受阵风锋触发,加强于边界层强辐合中心附近,在局地锋生作用下演变为中尺度涡旋结构,雷达上表现为人字形回波形态,大暴雨中心位于人字形回波交点处,50 mm/h雨强维持3h。长阳地区MCS在边界层辐合区边缘,受边界层辐合气流触发,由加强的偏东气流在迎风坡上产生较强的地形强迫抬升而增强,最大雨强达102mm/h。
-
单位宜昌市气象局; 武汉中心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