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0年代,延安解放区的农民文盲率极高,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无法被农民读者直接阅读。赵树理以农民为写作对象,但农民却无法阅读他的小说。这导致小说作者拟想的读者和实际的读者并不一致。但小说通过视听媒介的转化,深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民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成为小说的"读者"。媒介形式的转换导致小说文本传递的意义被再生产,形成1940年代解放区多种话语叠加的独特现象。革命新话语、五四话语与农民话语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