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98例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治疗1组(33例,常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与治疗2组(33例,常规+生物反馈训练+针刺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记录临床指标、尿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重置尿管率。结果治疗1、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88%、100.0%)高于对照组(65.63%)(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残余尿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残余尿量[(68.46±13.14)mL、(51.36±12.67)mL]、留置尿管时间[(11.24±2.83)d、(9.56±2.31)d]少于对照组[(127.72±16.49)mL、(14.58±3.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组小于治疗1组(P<0.05);治疗后3组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逼尿肌顺应性均降低(P<0.05),且治疗2组低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膀胱初感容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膀胱初感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及QOL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1、2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组QOL评分低于治疗1组(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重置尿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