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测对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肾脏疾病患者,依据尿液标本性质不同分为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每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均采集其尿液标本,用显微镜、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三组红细胞(RBC)计数、形态分类;三组RBC镜检与尿液隐血试验结果 ;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尿液蛋白定性实验结果 ;尿液白细胞(WBC)检测结果;三组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REP)阳性率。结果非肾小球性疾病组、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BC计数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性疾病组变形RBC多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均一性RBC少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血试验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25/30)、96.67%(29/30)、100.00%(30/30), RBC镜检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0%(27/30)、96.67%(29/30)、96.67%(29/30),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BC处于满视野状态时,肾小球性疾病组尿蛋白定性结果在++~++++占比90.00%(27/30)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的23.33%(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EP阳性率46.67%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的10.00%、正常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液自动化检测,其有一定的缺陷存在,需要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可将REP当作诊断肾小球性疾病的基本指标。
-
单位朝阳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