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大学生中修订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SIP-ABQ)。方法:对631名大学生(样本1)和600名大学生(样本2)分别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Buss-Perry攻击问卷(BPAQ)、替代性攻击问卷(DAQ)和SIP-ABQ负性情绪分量表为构念效度检验问卷;6个月后对样本1中的238人进行重测。结果:对SIP-ABQ归因部分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敌意归因、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3个因子,累计方差总解释率为45.71%;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3因子模型,排除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的5个条目后的拟合指数良好(χ2=399.40,df=145,χ2/df=2.75,CFI=0.92,TLI=0.91,RMSEA=0.05,SRMR=0.06);敌意归因得分与各构念效度得分均呈正相关(ICC=0.29~0.59)。问卷3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7、0.77、0.63,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78、0.65、0.71。结论: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中文版的敌意归因的效度与信度良好,可以作为大学生敌意归因偏向的评估工具,但应谨慎使用工具归因和积极归因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