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楚国名学的发展起源于老子,但从名家宋钘、惠施入楚以后才在楚国真正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名学论辩活动,形成了以形式逻辑研究为主的名辩思潮。楚墨"《经上》派"的"盈坚白,别同异"与"《经下》派"的"离坚白,合同异"的论争,显然是受名家兒说、公孙龙子思想影响产生的分歧;而庄子与惠施、公孙龙子的"濠梁之辩""鸡三足之争"则无疑是名辩活动在楚国发展的典型例证。名辩思潮不仅仅表现在思想界的论争上,也显著地在文学活动中进行了渗透。屈原、宋玉以循名责实的态度,批驳了当时社会上名实乖谬、政治生活中君主品行名实不副的现象;此外,宋玉典型地以名家那套形式逻辑诡辩体系,在《登徒子好色赋》《风赋》《钓赋》《大言赋》《小言赋》等作品中展现出其"好辩"性格,与对事物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的认识。
-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