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安徽气象部门酸雨观测资料分析,2006年以来,安徽酸雨有以下特点:(1)空间上,安徽南北各地,不论城市还是高山均观测到强酸雨.其中,以合肥和安庆最为突出,强酸雨频率最高,多年年均pH值接近强酸雨等级.从多年平均降水pH值来看,仅阜阳站为非酸性等级,其余各站皆为酸性等级.时间上,安徽酸雨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较重,夏半年偏轻.(2)从全省情况看,2009年前后酸雨最为严重.最近三年,各地降水酸性程度均有所减轻.以合肥酸雨变化为例,22年的变化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9年,无明显变化趋势;2000—2008年,酸雨明显增强;2009—2013年,酸雨略有改善.(3)污染程度方面,黄山光明顶降水比较洁净,铜陵和马鞍山的降水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4)离子组成方面,酸雨成分逐渐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降水中硝酸根离子和氨根离子浓度显著上升.近年来,周边省份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是导致我省酸雨污染减轻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大气中氮氧化物增加,导致我省酸雨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
单位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