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保定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监测质量评价

作者:王磊; 郭旭; 许振华; 孙明; 王颖颖; 周美静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22, 38(16): 2231-2234.
DOI:10.13329/j.cnki.zyyjk.2022.0470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保定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和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依托“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分析2018—2021年保定市3个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病原学、和暴发疫情监测数据,评价监测质量。结果 保定市哨点医院3个流行年度上报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依次为2.12%、3.43%和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74.431,P<0.01),2019—2020年流行水平最高,2018—2020两个年度冬季流行高峰明显,2020—2021年度流行高峰未出现;发病人群集中在<15岁人群。3个年度咽拭子标本阳性率依次为13.74%、7.99%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34.203,P<0.01),呈逐年递减(线性和线性组合的χ2=331.497,P<0.01);ILI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型别有H3N2、甲型H1N1、B-Victoria和混合型,各年度优势毒株交替变化;<15岁人群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3个年度从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出61株流感病毒。3个年度共报告ILI聚集疫情14起,均为流感疫情,集中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3~15岁的人群。3个年度哨点医院ILI报告及时率均达到98%以上,无缺报或漏报,标本采集数符合率达到99.5%以上,48 h送检及时率都>98%,2018—2020两个年度有ILI聚集疫情报告。结论 2018—2021年ILI以<15岁人群为主,高峰期是冬春季,优势毒株交替出现,聚集疫情主要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发生。保定市流感监测系统运行较好,但仍需加强哨点医院ILI监测信息化建设,强化网络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持续做好监测网络管理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