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相比其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常见的症状而言,人们更容易忽视便秘这一较少见症状。国内外西医有关便秘型UC的研究虽少,但相关流行病学已经显示出人们对便秘和UC间关系的关注。便秘型UC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肠神经系统改变、卡哈尔间质细胞减少、5-羟色胺增加、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肠黏液屏障受损等影响结肠运动和肠内水分吸收功能,从而导致便秘,还可能涉及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衡以及精神心理压力的影响。运动、增加液体摄入量及可溶性纤维、行为疗法可考虑用于治疗便秘型UC,一些治疗便秘的药物也可改善UC症状。导师李军祥教授从医30余年,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治脾胃系病症,尤善治疗UC。李教授认为便秘型UC的基本病机是寒热错杂,湿热瘀阻,气滞阴虚血少兼夹。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湿郁化热,热久成毒,湿热毒邪与肠道气血相搏结,损伤肠道经络脂膜而致脓血;气虚气滞,无力推动,湿热瘀浊内阻肠道,久痢伤阴耗血,血虚肠燥,致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停滞于肠道而便秘。治疗当以止黏液脓血为先,后可着重治疗便秘,提出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温中健脾的治法,创立清肠温中方,附一则验案以证其疗效甚佳。该文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与李教授的临床经验探究便秘与UC的内在联系,并对李教授诊治便秘型UC经验进行拾掇,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