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婴儿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婴儿58例8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矫正胎龄对婴儿进行分组。其中,矫正胎龄<32周组10例14只眼;33~36周组26例39只眼;37~41周组12例18只眼;≥42周组10例15只眼。随机选择无器质性眼病的成人12名22只眼作为成人组。所有婴儿及成人均行便携式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着重观察婴儿黄斑区形态。同时,测量婴儿及成人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μm处旁中心凹的神经上皮层、内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厚度。分析视网膜各层厚度与矫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外层视网膜结构较内层完善,随着矫正胎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光感受器外节/视网膜色素上皮(OS/RPE)层。外界膜、IS/OS、OS/RPE层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矫正胎龄32+6、35、47+6周。RPE层、脉络膜血管层厚度均随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婴儿组、成人组之间距中心凹750μm处内层视网膜、1500μm处神经纤维层和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μm处节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在婴儿组及成人组间,以及在不同矫正胎龄组组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节细胞层外,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均与矫正胎龄有相关性(P<0.05)。结论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早期黄斑区外层视网膜逐渐增厚,其中以内外核层增减变化最为明显。视网膜各层随着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但发育速度并不完全一致。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