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具体的艺术家和作品阐述画面中具象与非具象之间的关系,从同一题材"山",来论述艺术家之间的表现形式、语言有所不同,在此举出后印象派莫奈的《圣维克多山》、德国表现主义基希纳的《富春山居图》、"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其中包括具象与非具象形式相互交错,画者如何衡量一幅画的非具象语言成分。由此从绘画实践角度中总结出具象、非具象的形式以及含有的特殊语言,将二者在画面中表达的比例进行阐释。再从东西方美学思想出发,进一步从美学角度去阐释二者的关系,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有机统一。

  • 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