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宋姗姗; 陈昊; 张强; 聂艳红*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 38(10): 1253-1255.
DOI:10.13315/j.cnki.cjcep.2022.10.022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esophageal submucosal gland duct adenoma, ESG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ESGD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例ESGD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岁,均发生于食管下段,平均最大径6.7 mm。超声内镜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镜检: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由大小不一、扩张的囊腔或腺腔排列组成。腺腔或囊腔由双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呈柱状、立方或扁平,局灶增生呈乳头状突起,细胞质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底部;外层基底层细胞呈梭行、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质嗜酸性、稀少,两层细胞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病变周围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双层细胞CK7、CK5/6均阳性,内层细胞CK8/18阳性,基底层细胞p63、SMA阳性,CK20、CDX-2、黏蛋白抗体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患者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ESGDA是一种好发于食管下段的良性上皮源性肿瘤,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导管,具有腺导管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良好。

  • 单位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