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40只随机分成肝移植组(BN→BN,n=16,共8对)、模拟移植组(n=8)、假手术组(n=8)和对照组(n=8),24 h后处死,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回肠末端超微结构变化、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细菌易位至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比例.结果 肝移植术后24 h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下降(P<0.05),移植组与模拟移植组存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损伤;肝移植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P<0.01),细菌易位至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阳性率增加(P值均<0.05);与模拟移植组比较,肝移植组细菌易位至肝脏的阳性率增加(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态紊乱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可能与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所经历的缺血再灌注过程有关.
-
单位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