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最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min,30min和60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最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 单位
    承德市口腔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