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异味物质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愿珠; 张春梅; 毕永红; 朱宇轩; 宋高飞; 王树磊; 梁建奎; 米武娟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2022, 46(02): 149-159.

摘要

为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异味物质的时空动态,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干渠沿线9个样点开展了6种异味物质、藻类群落及理化因子的逐月同步调查;结果显示:二甲基异莰醇含量平均值为(7.431±9.631) ng/L,夏季略超出嗅阈值;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平均值分别为(12.371±12.800)和(11.973±20.643) ng/L,β-紫罗兰酮含量在秋季超标;二甲基三硫醚平均值为(173.014±302.047) ng/L,冬季和春季未检出;土臭素和甲硫醚含量全年全程未超出嗅阈值; 6种异味物质的季节差异大于空间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表明, CODMn与甲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异莰醇与硝态氮显著相关(P<0.05),叶绿素a与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硝态氮、CODMn和叶绿素a是预测异味物质动态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与金藻和假鱼腥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微囊藻对β-紫罗兰酮含量具有13.8%的解释权重,甲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与甲藻细胞密度和藻类总细胞密度具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异味问题总体上尚不严重,藻类是该水体异味物质的重要贡献者,为防止水质异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夏秋季藻类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