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鄂东南地区邹清辉长闪长岩体是该区六大岩体中最基性的岩体,对约束区内晚中生代岩浆起源和构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邹清辉长闪长岩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邹清辉长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0.7±1.5)Ma;主量元素具有低硅(SiO2含量为52.12%~55.04%)、富钾(K2O含量为2.54%~3.34%)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体现弧型岩浆特征;锆石εHf(t)值为-10.7~-6.1,全岩(87Sr/86Sr)i值为0.707 163~0.708 443,εNd(t)值为-7.0~-6.4。结合野外接触关系,认为邹清辉长闪长岩是侵位早于殷祖岩体的主体石英闪长岩,可能代表了鄂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开端。邹清辉长闪长岩为富钾的玄武-安山质岩浆产物,起源于俯冲背景下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结合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阶段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认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和逐步后撤机制,可以合理解释区域上该时期内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
-
单位湖北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