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再灌注损伤拯救激酶(RISK)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 体重300~35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10):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七氟醚后处理+ LY294002组(SPLY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1/2抑制剂U0126组(U组)、七氟醚后处理+ U0126组(SPU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于再灌注即刻吸入1.8%七氟醚5 min。再灌注前10 min时, LY组静脉注射LY294002 0.3 mg/kg, U组静脉注射U0126 0.5 mg/kg;SPLY组静脉注射LY294002 0.3 mg/kg, SPU组静脉注射U0126 0.5 mg/kg, 均于再灌注即刻吸入1.8%七氟醚5 min。于再灌注15 min时, 取左心室缺血危险区心肌组织,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AD+含量。于再灌注120 min时, 取颈静脉血标本, 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血清cTnI浓度, 取左心室缺血危险区心肌组织, 测定心肌梗死体积(IS)。结果与S组比较, I/R组IS和血清cTnI浓度升高, 心肌组织NAD+含量降低(P<0.05), 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 SP组IS和血清cTnI浓度降低, 心肌组织NAD+含量升高, 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 LY组、SPLY组、U组以及SPU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 SPLY组和SPU组IS和血清cTnI浓度升高, 心肌组织NAD+含量降低, SPLY组Akt磷酸化水平降低, SPU组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RISK信号通路有关。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