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是蚕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状,开发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蚕豆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蚕19号为母本,青海1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始荚性状的遗传特性,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蚕豆始荚节位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遗传模型,始荚高度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遗传模型。在1 596对蚕豆SSR引物中筛选出79对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青蚕19号/青海13号F2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 804.5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2.84 cM,各连锁群长度介于26.34~1 389.89 cM之间,连锁群的标记数量介于2~54个。共定位到5个始荚节位相关的QTLs和8个始荚高度相关的QTLs。【结论】蚕豆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分别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挖掘到5个与始荚节位相关、8个与始荚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定向选育适宜始荚节位和始荚高度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