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将元杂剧《赵氏孤儿》介绍到西方起,中国戏曲外译已经走过近三百年历程。西方人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也随着戏曲外译和传播发生着变化,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剧本翻译,以"新奇"的态度向西方介绍中国戏曲;到20世纪初,鉴于中国戏曲有别于西方的独特表演形式,西方学者纷纷撰文著述,开始全面介绍中国戏曲; 20世纪中后期至今,西方学者对中国戏曲已深入到全方位多领域的专题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