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宜宾神歌《槐花几时开》歌词中运用以具有文化隐喻的"槐""起兴",以及望郎言它的"假托"修辞手法。句式上有与唐代"竹枝歌"衬词结构相仿的四句体,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五句、五句半、六句、七句半乃至八句等多种类型。其曲体为"起承转合式"或"复对应式",并具有复合兼容性,曲调进行呈"链条式"发展。其同宗传播类型为"词同曲异",即草木兴起传相思表现题材不变,其"变"则体现在歌名、歌词中的方言表述、亲属称谓,以及体裁功用等方面,是受到民歌流传地的地理地貌、生产生活方式、地域性格等因素影响所致。该"一树槐"系列以及由此派生的以(柳、椿、桑、桃)树等其他民间崇拜的草木种类起兴的同母题意象的"民歌群",所涉及的诸多乔木意象也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寓意与独立的人格象征意义而彰显了中国民歌中的文化功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