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岩相及孔隙特征

作者:袁竟舟; 叶玥豪; 徐昉昊; 方立羽; 陈虎; 马韶光; 焦堃
来源:矿物岩石, 2022, 42(04): 104-115.
DOI:10.19719/j.cnki.1001-6872.2022.04.10

摘要

四川盆地渝西—川南地区普遍发育深层页岩气储层,但受复杂的构造—沉积分异影响,深层页岩气潜力差异显著。针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矿物成分变化大、孔隙特征差异大、甜点追踪难度大的现状,选取渝西—川南地区8口典型深层页岩气井中五峰组23块及龙马溪组龙一段32块样品开展TOC含量、镜质体反射率(Ro)、X射线衍射(XRD)全岩成分、低压N2吸附等分析测试,对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岩相分布与孔隙结构特征展开研究,查明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主控因素及其对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段深层页岩以硅质页岩岩相组合为主,其中五峰组以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及混合硅质页岩相为主,龙马溪组龙一段以混合硅质页岩相与硅质页岩相为主。五峰组的BET比表面积为8.50~16.73 m2/g,均值12.06 m2/g;龙马溪组龙一段的BET比表面积为13.78~27.09 m2/g,均值21.33 m2/g,约为五峰组的2倍。埋藏深度对研究区深层页岩的BET比表面积、BJH平均孔径、DFT微孔体积、DFT微孔比表面积、DFT介孔体积及DFT介孔比表面积等主要孔隙参数影响不显著。TOC含量对BET比表面积、DFT微孔体积及DFT微孔比表面积影响显著,矿物含量对孔隙特征影响不显著,表明研究区深层页岩中微孔赋存仍主要受有机质控制。研究区深埋藏作用对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影响有限,TOC含量和页岩岩相组合是控制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全文